桑黄是桑属植物上着生的大型真菌,在隋唐年间中医著作中已被作为药物收录。在 现代发现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后,更是受到广泛的关注。体外实验及动物实 验表明,桑黄多糖具有抗癌、免疫调节、护肝、抗氧化、降血糖等多种药理活性。酒精 中毒在西方国家占各种肝病病因的首位,在亚洲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病 因。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患者受到酒精肝病的困扰,而目前尚未有切实有效的酒精 肝病治疗药物
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桑黄治疗肝炎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,为深入探索其药理作用机制提 供依据。方法 本研究采用 TCMSP 平台中的 CancerHSP 软件检索桑黄的化学成分、作用靶点,通过 Uniprot 数据库 及 GendCards 数据库分别检索各化学成分和肝炎对应的靶基因,找出关键基因; 采用 Cytoscape 3.7.2 软件做出桑黄 -肝炎-靶点网络图; 通过 String 数据库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( PPI) 网络图; 利用 ClueGo 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功能 富集分析及 KEGG 通路分析。结果 经检索桑黄共有 9 种化合物,经筛选得到 3 个化合物、27 个靶点、30 个基因, 与肝炎相关的有 MAOB、XDH、ALDH2、SMAD3、ALDH3A1、CYP2A6 等 22 个关键基因。主要通过组氨酸代谢 ( histidine metabolism) 、酪氨酸代谢( tyrosine metabolism) 等 7 条通路发挥作用。结论 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桑黄治疗 肝炎的作用靶点及作用通路,为进一步揭示其肝脏保护机制奠定基础。
桑黄是一类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大型真菌,最早收载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。 桑黄由于通常生长于桑属植物上,子实体为黄褐色而得名。
桑黄属担子菌门,层菌纲,非褶菌目,多孔菌科的药用真菌,其药用最早记载于《本草纲目》中。《药性论》中称桑臣、桑耳,《酋阳杂俎》中称胡孙眼,《纂要奇方》中又称桑黄菇。因该菌在我国中南地区通常生长在桑属植物上,且子实体为黄褐色的缘故而得名。桑黄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在抗癌方面的作用,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,为此,本文就该菌的研究进行较全面的阐述。
桑黄属担子菌亚门,多孔菌目,针层孔菌属真菌,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 。最早的药用记载于《本草纲 目》中,其子实体入药,味微苦,能利五脏 、软坚 、排毒 、止血 、活血等。
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特点, 因此抗纤维化 的研究成为 国 内外肝病学者注视的焦点之一。我们的研究采用桑黄治疗大 鼠肝纤维化,观察其对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,并比较药物不同剂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