肿瘤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,现有治疗手段效果不佳。许多蘑菇多糖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癌作用,桑黄(Phellinus linteus)酸性多糖(PL)此前被发现对肿瘤生长和转移有抑制作用,但对其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研究较少。
肝癌死亡率高,中国是高发地区。西药治疗肝癌存在诸多副作用,传统中药在肝癌防治方面具有副作用低等优势,挖掘抗肿瘤中药并明确其机制意义重大。桑黄是药用真菌,其多糖被认为是抗肿瘤重要成分,但不同地区和寄主的桑黄成分与功效存在差异。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来源桑黄粗多糖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及机制,为开发抗肿瘤产品提供理论依据。
桑黄作为一种传统中药,在东亚国家应用广泛,其主要活性成分桑黄多糖可从子实体、菌丝体和发酵液中提取。然而,比较桑黄不同提取物体内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较少。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桑黄3种提取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率,探讨其抗肿瘤活性,为桑黄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。
桑黄多糖、黄酮及三萜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、提高免疫力等多种功效;蛹虫草含有腺苷、虫草素等成分,在抗病毒、抗肿瘤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。
桑黄作为药用真菌,在传统中医和现代药理研究中均展现出重要价值。传统上用于妇科疾病治疗,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、抗肿瘤等多种功效。
桑黄作为一类珍稀药用真菌,在传统医学中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。其多糖成分被认为是主要的活性物质,具有多种药理功效。研究旨在全面梳理桑黄多糖在提取分离纯化、结构解析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,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。
桑黄作为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真菌,其多糖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备受关注。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桑黄多糖对肉瘤S180 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的抑瘤效果,并初步剖析其作用机制,为桑黄多糖的抗肿瘤研究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。
该论文聚焦于桑黄这一传统中药材,系统梳理了其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成果。桑黄在中医药历史中早有记载,现代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潜力,文章旨在整合国内外相关实验研究,剖析桑黄的成分及多种抗肿瘤作用途径。
桑黄孔菌属归属于真菌界、担子菌门、伞菌纲、锈革菌目、锈革菌科。2016年该属确立时包含12个物种,后新增4个新种,目前已报道共16个物种,中国境内分布11种 。明确桑黄的分类地位,为后续对桑黄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基础框架。该论文对桑黄孔菌属的分类地位、化学成分、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,为后续桑黄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。